技术解读

当前位置: 首页>>技术解读>>正文

“AI+政务”指引:4个场景×4个部署规范×6个安全措施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9日  来源:模安局  点击:[]

10月10日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明确“四类场景、十三项应用”,提出“统筹集约、统管复用、持续迭代、安全先行”的总要求,并对内容审核、日志审计、提示注入拦截、保密与备案等提出刚性要求。本文按“看点—怎么做—如何评估”三步,给出可操作的落地清单。

图片


▎要点速览

  • 政策定位: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部署与应用的工作导向与基本参照,动态更新。

  • 四类场景: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共计13个典型应用。

  • 部署方式:依托“东数西算”和一体化算力网,省级统筹、地市按省要求、县级复用,避免“模型孤岛”。

  • 运行管理:强调内容审核、风险标识、多模型交叉校验、日志审计、对抗检测,防“数字形式主义”。

  • 合规底线:算法备案与安全评估、保密要求(“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必须到位。

▎场景地图:四大场景13项应用

应用    

价值    

核心能力    

指标    

场景一:政务服务    

智能问答    

提升咨询命中率    

RAG/知识图谱    

准确率、召回率、无答案率    

辅助办理    

缩短办件时长    

表单预填/规则引擎    

平均办理时长、一次性通过率    

政策服务直达快享    

“政策找人/找企”    

人群画像/匹配算法    

触达率、转化率、精准度    

场景二:社会治理    

智能监测巡检    

早发现早处置    

CV/多源感知    

告警准确率、虚警率、处置时效    

辅助执法监管    

提质增效、留痕规范    

ASR/视频分析/知识图谱知识推理    

证据完备率、法条检索时延    

市场风险预测    

经济波动预警    

时间序列/异常检测    

预测AUC、提前量(天)    

场景三:机关办公    

辅助文书起草    

降本增效    

模板+本地知识库    

成稿时间、修改轮次    

资料检索    

从“找得到”到“找得准”    

语义检索/知识图谱    

平均检索时延、Top-k准确率    

智能办公    

自动分类与优先级    

NLP/多模态识别    

分办准确率、平均等待时长              

场景四:辅助决策    

灾害预警    

多源融合研判    

遥感+地面感知    

提前预警率、漏警率    

应急处置    

提高应急效率和速度    

强化学习/数字孪生    

推演耗时、资源调度效率    

政策评估    

政策优化    

数据挖掘/推断分析    

政策达成度、满意度    

智能辅助评审    

提高评审效率和科学性    

多模态解析/类人推理    

一致性得分、评审时长              

部署与治理框架(“3+1”)

3:实施路径、集约部署、统管复用;1:数据基础。

实施路径

  • 通用场景(如问答、起草):优先选用已备案的成熟产品/服务。

  • 专业场景(如执法、预测):结合专家知识+专业数据定制垂直模型。

  • 在确保不泄露国家/工作秘密与敏感信息前提下,可用互联网算力与模型资源。

  • 鼓励探索政务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创新应用。

统筹集约

  • 省级(含部委)统一部署算力与模型;

  • 地市按省要求推进;

  • 县级及以下原则上复用上级资源。

统管复用

  • 省级搭建统一服务平台,与政务云、应用/组件管理平台融合,纳入算力/模型/数据集“一本账”,避免“模型孤岛”。

数据基础

  • 高质量政务数据集/知识库建设

  • 分类分级管理训练/微调/知识库数据

  • 来源与规模台账可追溯。

▎运行与安全(六大必做项)

应用管理

  • 坚持“辅助型”定位,在界面显著位置风险提示与输出标识;

  • 面向公众的问答/办理类严格内容审核(人工+实时风控+多模型交叉校验)。

  • 防数字形式主义。

持续迭代

  • 建立常态化更新与用户反馈机制,数据清洗/标注/补录闭环。

安全管理

  • 合规:算法备案与安全评估、合法来源数据与基础模型、服务协议厘清权责。

  • 对抗:提示注入/资源消耗攻击检测拦截,多模态内容安全管控,代答/拒答机制。

  • 运行:日志留存与定期审计、威胁情报共享与应急。

保密要求

  • “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全流程(选型—部署—训练—使用—废止)保密管理,涉密系统稳妥推进。

监测评估

  • 上线前做算法/内容/功能/环境/数据/漏洞充分测试;

  • 上线后状态/时延/准确/安全实时监测与问题闭环。

组织与经费

  • 探索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按使用量结算的模式,打造可持续生态。

▎附录:CheckList

上线前后合规清单    

上线前(Gate 0/1/2)    

□ G0 需求关:场景是否在13类内;是否“辅助型”定位与不强制使用声明。    

□ G1 数据关:数据分级分域、来源台账、脱敏与水印、可追溯与最小化。    

□ G2 算法关:基础模型与服务备案材料、安全评估报告、评测与红蓝对抗记录。    

□ 工程关:RAG/知识库权威来源清单、输出标识、人审与风控联动流程、日志与审计策略、攻防规则(注入/越权/消耗)。    

   

运行中(SLA/KPI)    

□ 可用性:P95响应时延、系统可用性、峰值QPS/并发。    

□ 准确性:问答正确率、检索Top-k、事实自洽率、无答案率。    

□ 安全性:越狱/注入检出率、违规召回率、误杀率、对抗样本拦截率。    

□ 合规性:内容审核覆盖率、标识合规率、日志审计及时率、事件处置时效。    


90天落地路线图    

0–2周:评估与选型    

✔️ 明确3–5个高频场景;    

✔️         完成基础模型备案核验;    

✔️         梳理数据分级与台账模板。    

3–6周:POC与对抗    

✔️ 建立小样本知识库(权威来源优先);    

✔️ 上线输出标识、风控与人审;    

✔️ 完成提示注入/消耗攻击对抗测试。    

7–10周:平台化与复用    

✔️ 对接省级统一服务平台与电子政务外网;    

✔️ 打通资源“一本账”;    

✔️ 梳理县级复用清单。    

11–13周:评估与推广    

✔️ 完成上线前全量测试与整改;    

✔️ 发布监测评估月报模板与SLA;    

✔️ 形成“一地建设、多地复用”示范。    


政府侧    

供应商侧    

1、确立         场景牵引和指标牵引         双闭环;    

2、把关         内容审核、人审责任与留痕            

3、落实         日志审计与应急演练            

1、提供         合规齐备         的备案/测评材料;    

2、实现         风险标识、交叉校验、风控联动            

3、输出         检测拦截策略                 月度监测报告         模板。    


上一条:DeepSeek-R1-Safe:基于昇腾千卡集群的安全大模型训练实践 下一条:GenAI时代无缝学习生态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