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闪耀”之杜运普:以匠心守师道,以真知育新人
银龄教授杜运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领军者,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深耕高等教育领域四十余年,始终以“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为纲,将“以灵魂唤醒灵魂,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信念,融入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
在育人初心上,杜运普教授最擅长用“亲身经历”打动学生。在智能制造学院“我的大学——师生分享会”上,他向新生讲述1978年的求学岁月:没有互联网,就靠“短波收音机”练外语;没有充足实验设备,就自己动手做教具;老师无PPT,全凭脑子记板书、算得数,学生则一字不落记笔记,下课围着老师追问……这些带着时代温度的细节,让新生真切感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也让“珍惜时光、主动求知”的种子扎根心中。 作为“学业导师”,杜运普教授用“行业前沿”引领学生成长,帮他们找准职业方向。他多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热爱专业、不负韶华”“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等主题班会、学术报告会,激励学生“2035年我国将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建国一百年跻身第一方阵——这正是你们事业鼎盛期!”让“为制造强国奋斗”的理想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坐标。
在教学实践中,杜运普教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围绕“育人”核心,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主动学”。在《钳工实训》课创新“项目驱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当“质量检查员”,检查工件质量、参与成绩评定;自己则作为“质量检查监督员”,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附针对性指导。这种“角色互换”让成绩评定公开透明,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改进,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该课程2024年获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他开设的“钳工大师工作室”更是育人“实践课堂”——40余名结业学生全获国家职业技能(钳工)四级证书,2025届3名学生获三级证书,实现“教技能、育匠心”双重目标。
在团队建设中,杜运普教授以“育人”为纽带,传承师德师风。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学创新团队领衔人,他常说:“教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更在于传承育人本领。”他利用课余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从教案设计到实训指导,从企业资源对接至科研项目申报,毫无保留分享四十余年育人经验。在他带动下,团队完成3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出版3部教材,培养出一批“懂育人、会教学”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王迪建设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获批辽宁省在线精品课程;团队指导学生竞赛斩获8项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成为“师德传承、育人见效”的生动证明。
如今,年过六旬的杜运普教授仍活跃在教学一线。他用四十年坚守证明:师德师风不是抽象口号,而是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细节;教书育人不是简单“教知识”,而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用匠心培育匠心。红烛熠熠,处处闪耀的都是“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精神底色。(编辑:宋坤 审核:张波)

杜运普 指导学生机床加工实训

杜运普 为实训室维修带锯床

杜运普 检查学生实训作业

杜运普 指导学生加工实训

杜运普 指导学生机械加工实训

杜运普 指导学生钳工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