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闪耀”之付红影:从企业技术能手到职教“双师”的升华
1967 年出生的付红影,身上兼具老一代技术人的严谨执着与女性特有的细腻热忱。三十年机械制造行业的摸爬滚打,让她从技术员成长为技术主管,亲手参与数十条自动化设备的验收与调试,对机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2020 年,这位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迎来人生转折 —— 作为实验及科技创新人员被引入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成为一名“双师型” 教师。从此,她在三尺讲台与实训室之间,以“立德树人” 为根本,走出一条 “理实交融、产教结合” 的特色育人路,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新时代职业教育者的师德担当,让 “爱与责任” 成为技能传承的底色。
课堂创新:以“育人初心”让知识浸润温度
“讲台从不是照本宣科的刻板舞台,而是践行‘教书育人’师德初心、把‘真本领’交给学生的育人阵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深知职业院校学生渴望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能,更期待在学习中找到职业价值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的理念,而这份理念的背后,是她对 “以生为本” 师德内核的坚守。她秉持“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和“以生为本”理念,坚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训中,学生损坏仪器,她自掏腰包修复并用作安全教育范本,还鼓励女生实操,打破性别偏见,让师德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她将企业真实的零件加工工艺卡带入课堂,让学生逆向推导“为何选车削而非铣削”“热处理工序为何在精加工前”。讲解用镗床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学生没见过镗床,就直接带学生走进工厂,这份“贴心”正是她不满足于 “教完”,更追求 “教会”“教好”;而在《非标设备设计技术与实践》课程中,她更是将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搬进课堂,把与企业合作的“减振器活塞杆涡流探伤系统研制” 横向课题,拆解为图纸解读、方案设计、软件模拟、现场调试等多个教学任务与毕业设计课题。经学校同意后,她邀请企业技术总监走进课堂,与自己共同分析项目,“校企双师授课” 模式让学生不仅掌握技术要点,更提前熟悉企业工作逻辑。如今,这门课已被列为创新教育特色课程,她还主动组建涵盖资深教授与特长年轻教师的教学团队,为课程发展注入新活力 —— 这份 “传帮带” 的自觉,彰显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 “爱岗敬业” 师德的深度体现。
科研反哺:以“务实情怀”架校企桥梁
“职业教育的科研,不能关起门来做论文,要能解决企业的事,更要能教会学生做事。” 这是付红影对 “科研育人” 的理解,而这份理解的核心,是她 “知行合一” 的师德追求 —— 科研不是个人光环,而是助力学生成长、服务产业发展的工具。入职四年多来,她牵头的横向课题累计进款50 万元,更将这些课题转化为连接 “企业需求” 与 “课堂教学” 的纽带,让学生走进 “企业痛点”,在实践中涵养 “精益求精” 的职业品格,其成果还获得 “教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暨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内容优秀案例改革成果” 一等奖,被学校评为“2023-2024 学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
社会服务:以“责任担当”拓教育半径
“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另一责任,对此付红影将技术经验转化为惠及更多人的培训资源,也做得可圈可点。近两年来,她承担“工匠学院”的“班组长管理提升培训”和“安全培训”,累计培训500多人次。培训时结合自身企业经历,针对班组长“懂技术但不会管团队”的痛点教学,奉献“最懂一线工人的课”。
“从企业技术能手到职教“双师”升华,付红影用三十年的技术积累与爱的奉献,诠释着职业教育者的多重角色,更用一言一行践行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服务社会” 的师德师风,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技能成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编辑:宋坤 审核: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