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职业面向:
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领域,对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发展新趋势,能够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生产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组织、质量管理、高端数控机床加工编程,智能制造设备售后等岗位。技术研发:机械产品设计工程师;生产制造:工艺工程师、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数控编程工程师;运维服务:智能制造设备售后工程师。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创新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根辽西,服务辽宁,面向一线,服务产业,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定的国际视野,掌握较为系统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质生产力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能够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解决较复杂问题、进行较复杂操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等职业,能够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生产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组织、质量管理、高端数控机床加工编程,智能制造设备售后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能的能力;
2.掌握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成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能力;
3.掌握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产品及零部件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产品性能测试等能力;
4.掌握先进的制造加工技术方法与相关知识,具有仿真与分析产品生产过程、制订工艺规划、编制工艺文件、集成设计和生产流程信息等能力;
5.掌握常用和先进的工艺装备工作原理、作用及设计方法等相关知识,具有依据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工艺装备、设计常规和智能工艺装备的能力;
6.掌握先进的工业软件和数字化设计基础知识,具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操作、编程与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生产线进行智能加工的能力;
7.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质量检测知识,具有编制实施质量管理规划,进行质量评价、控制与改进,实施质量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检验等的能力;
8.掌握非标设备设计、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并能将其融入机械设计与制造流程的能力;
9.掌握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性能监测、售后服务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成型技术、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数字化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数控加工技术及工艺编程,数字化制造技术。
实习实训环节: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机械零部件测绘、产品质量检测实训、机械设计实训、控制技术实训、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训、数字化设计实训(工艺工装)、数字化设计实训(机械产品)、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机器视觉综合实训,智能产线综合实训。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钳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电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车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数控车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专业特色:
智能制造学院成立于2012年。2012年建系名为机电系,2015年成立机电学院,2024更名为智能制造学院。学校高速发展,于2019年晋升为职业本科高校,2020年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开始招生,5年期间,进行卓越专业群建设,作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锦州市职工技能竞赛基地、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省级职业示范培训基地,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共同体8个,副理事长单位2个,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更名智能制造学院。建院10余年来,学院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团结奋进,守正出奇,蕴育了“匠心铸艺、拓新施教、运斤成风”的学院文化,形成了“政行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训融合育人”的办学特色。
依托学院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致力于适应新质生产力时代需求融入新技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能力本位为核心,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施齐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不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技术迭代、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创新“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以岗定课,赛教融合。鼓励学分转换,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校内实训场地面积4500㎡,包括两个实训车间,三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以老机电楼为主的普车、普铣、钳工实训车间和以新机电楼为主的数字孪生、智能产线、工业视觉、工业机器人、PLC实训室等,教学设备、仪器近3100万余元。充分满足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实训需求。且实训设备基本对接行业企业一线。缩短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争取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零时差”对接。
获得荣誉:
申报获批锦州市职工技能竞赛基地、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省级职业示范培训基地;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共同体8个,副理事长单位2个,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






2023年申报获批《机械设计基础》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4年申报获批《液压与气压传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5年申报获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4年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2024年申报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2024年谷铮老师在第二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比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教师赛赛项中荣获省级三等奖;

2021年10月喻鹏老师在第25届辽宁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交流活动高等教育组获课件类三等奖。

2024年申报获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立项;

2024年申报获批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立项;


2023-2025申报获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校本教材4本。围绕以辽西为主的周边企业开展一系列针对传统设备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服务,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横向科研进款额达400余万元,发表科技核心期刊、EI会议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