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素质教育教研部美育教研室主任刘鑫带领师生代表走进北普陀山,上了一堂以“凌河药香”为主题的美育实践课,在草木芬芳中触摸非遗,感知传统。

踏入北普陀山“香遇同盛”非遗工坊,一缕清雅药香悠然袭来,瞬间将师生引入一个融合自然意趣与人文记忆的美学空间。工坊中,各式各样的中草药原料与创意香品静置陈列,师生们聚精会神地听凌河药香第五代传承人袁明老师讲解“凌河药香”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参与本次活动的有美育教研室专兼职教师,以及来自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代表。尽管大家专业背景各异,但都怀着对药香艺术同样的敬畏与热忱,在“观其形、触其质”中走近非遗。同学们细致观察艾草的叶脉走向,轻抚香茅的茎叶肌理,从视觉到触觉,建立起对药材形态与质感的立体认知。在袁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亲手揉搓艾草、填装香囊,体验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袁老师还结合学生关心的“手脚冰凉”等健康问题,讲解药香的日常应用,让非遗知识融入生活实用。

本次实践课是美育教研室将课堂搬进非遗基地的一次创新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局限。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可感、可做、可传承”的活态文化。通过“闻香识药、摸材知性、做囊传艺”的沉浸式体验,大家不仅掌握了药香的基本知识,更在亲手实践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