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当温热的风悄然拂过脸颊,带着夏日独有的炽热气息,我们便知晓,小暑已至,它如一位热烈的使者,宣告着盛夏正式拉开帷幕。

节气简介
小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虽名为“小热”,还未达极热之时,可那滚滚热浪已让人切实感受到夏日的威力,正如农谚所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个“蒸”字,一个“煮”字,将小暑大暑期间的酷热与潮湿描绘得淋漓尽致。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温风至”的意思是温热的,风最多的时候。小暑时节,大地上的风都带着热度。

二候蟋蟀居宇
意思是蟋蟀们也都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乘凉。

三候鹰始鸷
意思是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盘旋活动。
小暑的习俗

“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六月六,晒红绿,家家户户晾晒衣物借炽烈阳光驱霉除湿。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
饮食调养
小暑时节,饮食也有讲究。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味甘性寒,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等功效,正适合炎热的夏季。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不仅美味,还能安神助眠,缓解夏日的燥热与疲惫。在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既能开胃解馋,又能补充体力,应对炎炎夏日的消耗。而在鲁南和苏北地区,人们则喜欢在小暑“吃暑羊”,伏天吃羊肉、喝羊汤,以热制热,既能散寒排汗、祛除湿气,又能滋补身体。
小暑,是夏日的热烈篇章,它承载着大自然的蓬勃力量,也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在这个时节,让我们顺应自然,感受夏日的美好,在炎热中寻得一份清凉,在忙碌中觅得一份闲适,与万物一同,向着阳光,蓬勃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