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专栏 > 正文

大暑至,万物荣华,寻一方清凉与安康

【来源:健康文旅学院 | 发布日期:2025-07-21 】

10FDA

节气简介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20°,大暑这一节气便翩然而至,宣告着夏季进入了最为炽热的终章。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22 - 24日,此时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里光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段,真可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的气候特点

大暑时节,气温居高不下,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正值中伏前后,阳光猛烈,地面像被火炉炙烤一般,许多地方的体感温度可达40摄氏度以上。同时,空气湿度较大,给人一种闷热难耐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此外,大暑时节雷雨天气频繁,往往能带来短暂的清凉,但雨后空气依然潮湿闷热。

大暑的自然景象

大暑时节,自然界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荷花在池塘中竞相绽放,成为夏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萤火虫在夜晚的草丛中闪烁,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田野里,农作物在高温和充足的雨水中茁壮成长,展现出勃勃生机。

三候流转,暑中藏趣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每一候都藏着夏日的独特密码。

物候现象: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E178

腐草为萤

古人认为草衰败和腐烂后能变化成萤火虫,其实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

C960

土润溽暑

大暑到来,天气非常闷热,雨水多,土地湿润、养分充足,田里作物蓬勃生长。

9635

大雨时行

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降雨多,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

也是提升肥力的雨。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部分地区需要防洪。

防暑祛湿,养生有道

1.清热解暑:高温环境下易生暑热,可多吃绿豆、西瓜、苦瓜等清热食材,缓解暑热引起的口渴、烦躁。

2.祛湿健脾:大暑湿度大,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建议食用薏米、山药、冬瓜等祛湿健脾的食物。

3.补充水分和营养:出汗多会流失水分、电解质及维生素,需多喝水,适当吃富含钾的香蕉、菠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瘦肉等。

4.忌贪凉生冷:过量食用冰饮、凉菜易损伤脾胃,引发腹痛、腹泻,饮食宜温凉适中。

起居作息建议

1. 保证睡眠:夏季昼长夜短,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可小憩30分钟左右,避免午后犯困影响状态。

2.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气温较高,外出需做好防晒,戴帽子、打伞,避免中暑。

3.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耗气。

4.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可定期开窗换气,防止湿气积聚。

  大暑,这一炽热的节气,虽暑气逼人,却也充满生机与希望它见证了大自然的热烈与蓬勃,也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学会顺应天时,调养身心愿我们都能在这暑气蒸腾的时节,寻得一方清凉,收获安康与满足,在炽热中期待秋日的凉爽与丰收